华德榜论坛01期:人性善?人性恶?

2020-05-09 10:28 来源: 

华德榜论坛01期:人性善恶之辨?

 

2020年4月3日晚,华德榜群论坛首先在河南群发起微信群聊。论坛由惠质兰心主持,论坛由包括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在内的十几位群友发言,大家围绕人性善恶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论坛发言秩序良好,气氛活跃,理论观点相争,思想火花相撞,发言者陈词激昂,围观者乐在其中。以下是讨论发言实录。


惠质兰心:大家晚上好! 华德榜微信群组建以来,大家有缘聚在一起,象一个志同道合的大家庭,关注着华德榜的成长。

 

华德榜旨在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开始,我们推出系列问题大家谈,邀请华德榜的家人们共同探讨,为传播正能量献计献策。

 

为了更好地扬善抑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从善恶之本开始探讨。为此,我们设定本期讨论主题为: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

 

欢迎华德榜家人们积极参加讨论。

 

卢武涛: 主持人好,我的观点如下:

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现在也常说物欲横流。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我觉得是没有定论的,重要的是面对“利”时,人心的何去何从。

 

中国古代儒家经常讲的是重“义”而轻“利”,儒家两千多年也是这样教育人们的。这么多年下来,儒家这套“义利之辩”的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我们对很多事都有了对和错的判定,小孩子一出生就承接了上一辈的认知。这就是我们人类有共同的价值观。对价值观的宣导和引领比人性本恶本善的探究更为重要。华德榜现在做的这个事很好。抛砖引玉,大家指正

 

若存: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歌手郑智化是书法界里的一股清流,法度严谨,出入皆法。刚好借用这副字来契合今晚的主题——善恶讨论


 


宋坦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这次讨论。和卢老师的观点不太相同,我认为是人性本恶,在《荀子·天问》中有一句话“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这中就说明了什么是天性,天性就是先天生成的也就是“性”,而后天学习得到的也就是“伪”。那么人的生命之始,只有对世界的好奇,被打扰的啼哭,以及对于食物的渴望,此时的人性何谈善,何谈道德?那么此时的人性便只有“恶”即自私的私欲,这才是人的本性。人一出生就具备利己的私欲,具有本身的恶性。

 

人类满足不了生存需要的时候会发生战争,掠夺资源,保证自身的生存;而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又会因为对名利权力的贪得无厌,而产生新的斗争的由头。而且近现代的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都证明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教育水平的增加,并不能使人类的精神生活道德标准自动升华,并不能让人类的私欲劣根性消除。由此我还是认为人性本恶。


Melody您这个观点比较犀利。

 

问心阁


 

 

惠质兰心:  气氛很热烈啊,欢迎大家继续碰撞观点


Melody各位老师好,以下是我的一点拙见:人性是善是恶?我国春秋时期就有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有人主张人性本善的观点,比如《三字经》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主张“性本善”,人性有向善的天性,“仁义礼智”是如四肢一般,作为人天生就应该有的东西。而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说人的天性就是恶的,善良的行为都是人为做出来的。今天在现代,我们又关注着关于这个问题的哲学讨论。看了很多观点之后,思考一番,觉得人本性是善是恶无法存在定论,只能说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像动物一般只懂得吃喝拉撒等一些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却没有善恶之分。虽常说“如婴儿般纯净”,但小孩子最小的时候也会为了一点吃的哇哇大叫,为了争夺玩具互相殴打,毫无恻隐羞耻、谦让是非之心。所以我认为人之初的本性是部分善、部分恶,随着在周围环境下的影响下成长,慢慢有了更明显的倾向。有的人成长在谦让、奉献、诚信、有同理心有爱的环境下,自然会慢慢熏陶出更多的善;而有的人见多了自私自利、冷漠无情、陷害欺诈的处事方式,在人的随大流天性下,就会生长出恶的枝桠。因此我主张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只有善恶的偏向。性情里大部分是偏善的就可以看作是拥有善良的人性。

 

若存我觉得因人而异,有的人生来就善,有的人生来就恶。善的人做事都会心存善念,会顾及他人的感受。恶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利益,甚至是损人利己。

 

问心阁

 

 

   卢武涛补充一下人性无本善本恶,关键在于“修德”,儒家就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张栻注解说:”德立于己,则天下之善斯归之,盖不孤也。如善言之集,良朋之来,皆谓不孤而已矣”。修德,内修于心,外必有同类者,即使身边没有,远方必然会有;即使现代没有,古代必然会有。这个“德”应该就与华德榜的“德”同意。

 

宋坦修德,有道理,可是我认为修来的道德并不是天生的呢,后天修德,是不是证明天性本恶呢。@卢武涛  一点拙见


惠质兰心:何谓人性呢?

 

宋坦人的天性可为人性?

 

卢武涛: 人性本恶的话,会有修德的念头吗

 

惠质兰心:人性如果是人的一种属性,就存在性本的问题,生来就有的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属性。

 

宋坦:有修德的,那也同样有不修德的。后天的环境,祖辈的引导,让人的恶性得到约束,可称为修德。

 

惠质兰心@卢武涛  卢老师是学经济学的,请教一下,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假设,是不是从人性恶角度考虑的?


惠质兰心@若存  现实中是有这种感觉啊


问心阁


宝藏管: 人善惡是天影因素百分七十到八十,先天本质占的比少,所的人之初性本善也是他沒遇到人和事来区分或者是沒力量顯現去區分吧了。

 

宋坦:  孟子主善,荀子主恶,告子则认为无善无不善。百家学说百家言,今日论辩思先贤


惠质兰心: @宝藏馆  善恶有初本,更有后天因素,很好


宝藏馆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引导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比方说一个正常人到一个垃圾广场,环境很不干凈的地方随地吐口痰你会很自然不觉得有犯罪感。可你再到了环境高雅干凈卫生很好的地方吐痰就要想想应不应该随地吐了。


惠质兰心:@问心阁  观点与书法共赏。


惠质兰心:@宝藏馆  有道理。


卢武涛: 经济人假设重点说的是人在做出市场决策时从“利我”的角度出发考虑,这种“利”可以同时是“义”的。怎么能说经济人的假设是人性本恶呢

 

问心阁:

 

 

 

惠质兰心: @宝藏馆  既然后天可影响,我们做的就有价值,华德榜主旨就在引导善念的传导与弘扬。


惠质兰心: @卢武涛  ”利我”而不是”从利他”角度出发,是不是一种恶呢?


宝藏馆: 曾经一段时期,把人们大多的善良和道德所压抑,筹伤。善良和道德失去了方向,和然,如今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又回到了本初的芳心。这就是大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华德榜意义所在吧


惠质兰心: @宝藏馆  非常赞同。


宋坦: @卢武涛  “利”也可以与“义”共存很新颖的观点


卢武涛: 利我,但并不作恶伤害别人,应该不能称作恶


杨永军律师 :各位大家晚上好:我认为人性并不是单纯的善和单纯的恶,而是既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站在法律角度,我认为法律要合符人性,应该说,这两种人性法律都要合符,即法律要因应这两种人性做出法律规定、进行制度设计。


问心阁: 

 

 

卢武涛利他,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吧。


若水: 利他不一定就是善,利我也不能说就是恶吧 关健这个“他”是指?


宋坦那就是对于善恶的定义有区分了


Melody: 法律主要是以惩恶的形式来完成扬善的目的吧?人性恶的部分会通过触犯法律的程度来被量化


惠质兰心@若水 @卢武涛  那为什么西方经济学做利我假设而不是利他假设呢

 

问心阁:

 

若水: 我觉得那主要是讲,人是理性的,尤其是在做选择的时候


宋坦: @Melody   惩恶是法律的主要目的的话是不是就是说,人性需要被约束,这样恶的一面才不会恣意发展

 

杨永军律师 说的没错,但法律还具有引人向善的功能和作用


就人性善而言,这是法律得以存在的根据。正是基于人性善,如人具有仁义礼智信的本性,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性善的,他们值得信任,可以自治,能够自律,无害他人,所以法律才有那么多授权性或任意性规范。

 

宋坦对,引人向善是法律法规制度这些约束条件的目的,这样人性恶才能被制约

 

杨永军律师是的

 

宋坦法律的授权性和任意性规范是人性善的佐证了

 

杨永军律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性恶也是法律得以存在的根据。正是基于人性恶,如人好食色贪名利,有恶人,会做恶事,伤害他人,所以法律才有许多禁止性规范。

 

惠质兰心任意性规范是信赖人性是善的,强制性规范又是惩罚人性恶的

 

杨永军律师 完全正确

 

Melody人性有善有恶。偏善的人被法律保护,被华德榜这样的价值体系所赞扬;偏恶的人被法律惩治,希望华德榜的出世也可以引导这样的人改善天性

 

惠质兰心看来人都有善恶两面啊,宏观看,社会上有善有恶,微观看,个人都有善有恶。每个人内心都有善良的种子。

 

卢武涛@惠质兰心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如何做市场决策。一个经济人购买一件商品首先应该是从利我的动机出发做出购买决定,同时决定在什么价格购买多少,有了经济人的假设这样才有了供给函数需求函数。如果利他假设,那就没法说市场了,经济学没法说了。

 

惠质兰心大家好,本群正在进行的是关于人性善恶的讨论,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惠质兰心@卢武涛  利我动机是经济学的前提。如果大家都是我为人人的想法,就不需要经济学了。

 

卢武涛哈哈哈哈。


问心阁:

 


惠质兰心: @若水利他,利我不能做善恶认定,那怎么理解善恶呢?

 

宝藏馆: 大恶与小恶,大善与小善,大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利益。弱与强,都是一种综合又细化。又会因时,因地,因人之分,说笼统,又细化的不统一的一种榔念,榔念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宋坦善的目标与手段趋同性高,恶则不然。社会大环境趋善才能长治久安。

 

若水:惩恶扬善是社会公认,这一点毋庸置疑,这里的善和恶也是被社会大众认可的,法律层面更有标准。但是从道德层面,其实并不容易绝对化分别。

 

问心阁:


 

惠质兰心曹植的七步诗大家都很熟悉,同样的后天生长环境,却是兄弟相残,如何从人性上解读呢?

 

宋坦那就是人性恶的最好体现了,兄弟相残就是因为各自的私欲所产生的悲剧,不是么

 

惠质兰心看来人的内心不仅有善的种子还有恶的种子

 

若存@宋坦  赞同私欲生恶

 

问心阁:

 

若水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是指什么?应该是指人刚出生是一张白纸吧。所以说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不能一概而论,看是什么被激发吧。  

 

惠质兰心@若水  惩恶扬善是社会公认人的内心两颗种子,看环境适宜哪个种子生根发芽

 

若水我觉得是这样环境影响很重要

 

惠质兰心:@若水  所以才有良心发现,浪子回头这样的语言

 

若水恶中说不定也会开出善之花呢

 

宋坦:那就更好了

 

惠质兰心善这颗参天大树会因环境污染生疾,恶这棵小苗也会因土壤的改变而修成正果。

 

卢武涛: 七步诗曹丕与曹植兄弟相残,如果真是人性本恶的话,曹丕该是杀了曹植的,但最后曹丕并没有这样做。我觉得还是不能说人性本恶

 

惠质兰心: @宝藏馆  善恶有大小,利益有众寡,概念因时变化。

 

惠质兰心: @卢武涛  人性有善恶,这个善恶何时来?是生而有之,还是后天来的?

 

问心阁:

 

 

: 自然人品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終能成为明日的主旋律。

 

Melody: 书法真棒,希望华德榜能早日传播出属于中国的理念

 

惠质兰心: @问心阁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否定西方经济学创立中国价值学开始,是华德榜启幕者的初心。

 

宝藏馆们华德榜人就是大环境,我们谈的,做的都是善,都是道德,都是正能量,我们要把这种大环境,营造的更大,更大这是我们质的所在。我们华德榜人有信心,也有能力为她奉献。

 

惠质兰心: @宝藏馆  我们华德榜人有信心,有能力奉献

 

惠质兰心: 谢谢华德榜的家人们!

  

宝藏馆对我坚信

 

惠质兰心我们都是华德人

 

惠质兰心@宝藏馆  我们坚信

 

宋坦大家一起努力

 

惠质兰心大家一起努力

 

何平 @宝藏馆  我们坚信

 

宝藏馆向所有华德榜人,正能量人致敬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卢武涛新生的婴儿往往喜欢哭,人们一般说是他饿了或者身体哪里不舒服,所以才会哭。这可能是一种动物本能。哭声可能吵人,影响了别人,但他这是本能,没有善恶的念头。后来婴儿长大成人,但是他饿了不会哭,因为他知道那样吵人,因为有价值观念的引导,有人告诉他不去那样做。我认为善恶不是生而有的。

 

问心阁:


 

惠质兰心:@卢武涛  本能与善恶不同

 

卢武涛对,后天需要正确的价值引导

 

惠质兰心善恶是一种评判,得有识别和辨认能力,与生俱来的只可能是善恶的种子,这些种子是否发芽成长要看后天的环境。相信了后天的影响,我们做的事情才有意义。引导正确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这是华德榜的理念。

 

问心阁:

 

惠质兰心:

今晚的发言讨论已经持续了一个半小时,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这是我们组群以来第一次集中讨论,这种方式以后会成为常态,希望亲爱的华德榜家人们常聚,畅谈,长计。

 

问心阁:

 

宋坦感谢大家的参与!

 

惠质兰心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先生一直在用书法说观点,大家可以赏书法,品观点。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古人都把话说完了,只看我们是否有缘

 

惠质兰心: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很有哲理。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王阳明说的@惠质兰心

 

我心飞扬: 心学的创史人。

 

惠质兰心: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说的很好,大家一起悟,希望下次讨论能早点听到您的高见。

 

惠质兰心:

非常感谢各位的参与。今晚集中讨论到此结束之后我们将各位的发言整理,发表在华德榜公众号上,请大家关注。

 

期待下次讨论会...


京ICP备17067809号-2
0.1438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