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榜论坛第一期进行了人性善恶的讨论,大家都承认人有善恶,善的养成要有后天的培养和引导。善念是根本,善念的发展会让人形成好的德性。这就引来了第二个话题:道德。
道德一词,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它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开始懵懵懂懂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上学时,我们被告知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走上工作岗位,又有德能勤绩的考评。可见,道德无时不在,无时不和我们不相关。那如何理解道德?道德有何作用?如何进行道德评价,好像又有些陌生。
华德榜论坛第二期从生活中的案例入手,畅谈对道德的理解。
2020年4月12日晚7:30,华德榜微信群论坛第二期如期进行,与第一期相比,参与人数更多,讨论问题更深,群友关注更广。气氛轻松,讨论热烈,小编将讨论内容归纳整理,从道德、案例理解、道德标准、法律评判几个方面分享给大家。
案例
多年前,北方的某个城市发生过一个这样的事情。某天,一个储蓄所在正常营业时间,突然进来一个抢劫者,当班的是两个二十来岁的姑娘,抢劫者在柜台手持凶器让把钱交出来,两个姑娘大呼保安,刚巧保安不在,两姑娘吓得躲在桌子下面抱着电话打报警电话,碰巧,电话也坏了(注,当时还是没有手机的年代,打电话只能靠单位电话机),后来,靠在柜台旁边的姑娘把桌子里面的一万多现金交给了抢劫者,抢劫者得钱离开。事后,单位斥责,把钱交给抢劫者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姑娘自己把一万多现金补给了单位,但还是被单位开除,姑娘不服。针对这一事件,你有什么看法,怎么理解其中的道德问题呢?大家可以结合案例谈谈对道德的理解。
1 关于对道德的理解
Nocturne:
我觉得道德就是一种内在的价值评判标准。首先情感应该是道德的基础,就像是孟子曾经说过:“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於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颧颧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个里面的恻隐之心就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或者说是现在的换位思考。正因为我们会考虑的别人的感受,所以我们才会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
道德脱离不了社会,道德脱离不了情感,但如果说它是一种准则的话,那么和伦理有什么区别呢?符合公认的道德存在么,或者说公认的一些行为准则叫伦理,内化于个人内心的标准叫道德。
在这个案例中:对于领导和姑娘来说,各自认为的合适的做法,其实就是自身道德评判的体现,每个人道德标准或有不同。领导没有对姑娘身处险境,保全同伴生命安全的状况感动深受;姑娘没有对领导从大局考虑,捍卫正义的风气,忠实于岗位职责的想法达成一致。所以我觉得道德是内化于自身内心中的价值评判标准,拿自身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他人是不合适的。
卢武涛:
我认为道德就是一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用的方法符合天理人情。
银行职员在枪口下把钱交给抢劫者,是追求自身安全的利益考虑做出的选择,究竟这样做是否符合天理人情,那就是人们对天理人情的理解上的差异了。银行领导认为该职员不道德,是站在银行的立场看天理人情,银行的钱是别人的、是公众的,银行职员怎么能私自做主,交给抢劫者。
当然该职员肯定也不会满意领导的处理意见,枪口指到你头上,你领导怎么做。
所以得有一个符合大家共同认可的天理人情,那就是道德。
在农业文明的中国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大多依附于土地,相似点很多,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容易统一,对天理人情的理解也容易一致。
当今社会,工业文明叠加信息时代,多元化的生存之道,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对天理人情的理解上差异也多元了。尤其需要有统一的道德标准去指引,去作为人追求利益时考虑的天理人情。
王勇:
道德基本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之服务。
雨:
中国的所谓道德,一定以此次抗疫为分水岭。人民生命健康比什么形式主义都重要。不忘初心!
宝藏馆:
道德,道,道路,行道,亨通,行得通,等,这也算是对道的一种诠释吧,道德,它也是众多的人能认知和统一思想跟进和认同的行为,也是古时统制者,或先进思想文明,较实用性的尺犊和另一种行为上法则。德,只有和道德连起时,才行成道德,人们说起德,马上会从潜意识里和道连起来想。德,代表道德,它也是有法制意义的,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有没有良心,有没有道理,有没有德性,等等以及应不应该制载,都是从道为界线行成的道德范围,,它和法则也有另一种区分和关连的,也是有界线的,它靠的是良心,良质的自我约束力。
人类有多高的道德就是多高的文明程度。是法则也是文明标准有其相同之处。
宋向林:
道者,路也,世人行走之途。道字,辶从首。首者,头脑,思想之址。德者,二人十四一心,二人对许多事情认识一致;或者许多人对同一件事情认识统一。故,道德乃属思想范畴,是人们在世上行为之规范。
道德对不同层次的人,从来都有不同的要求。
商鞅变法,只移动了一根木头,即表示了说话算数,说明了法的形象。
秦始皇以暴力统一六国,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强大了秦国,扩充了疆土,诞生了大中华。临殁,嘱咐将士,朝廷可亡,国家不可分裂。许多人骂秦始皇为暴君,明白人颂秦始皇为中华第一位英雄。
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清除了政治对立势力,方有数十载贞观之治。太宗乳母为玄武门之变致死耻于见太宗。然而,国人皆称太宗为圣明君主。
问心阁:
一加一等于二看似简单,但至今无人能说明其理。人性和道德,每个人都觉得太简单了,但事实上,越简单的东西,其蕴含的道理越复杂。华德榜论坛选择最常见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目的就是唤回人们心中的良知。
道德是中国的词汇,在欧美更为普遍的表述叫伦理。道德不是什么高尚的标准,而是对个人的基本行为要求,有道德者不应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因为每个人都是有道德者。这个社会无德之人不足全部人口的万分之一,所以每个人都不要妄自菲薄政府或者社会表彰的人是具有美德之人。美德和道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体现个人修养的层次。
目前,中国的各种词典中将道德看成一种行为规范是不准确的。因为,同一场景不同的人所做出的行为选择是不同的,但他们却可能都是道德的。比如,看到恶人有些人会躲以避免过多的伤害,有些人会尝试将其劝善,而有些可能会制服他,何也?
人的年龄、智商、体力、经验和拥有的条件不同而已。女人和孩子老人躲起来是道德的,因为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可以实现社会综合价值最大化,心理学家和家属会尝试劝善,而 男人和警察等则会选择武力止恶,这都是道德的。
如果是规范,应该大家都选择同样的行为,事实上不是,大家各有各自的选择,却也都是道德的。所以我说中国现有词典中对道德的定义是值得商榷的。在我的新书《道德与价值》中给道德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敬请大家关注此书,预计十月出版。
道德虽不是规范,但又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环境适配性和追求社会综合价值最大化,案例中的银行职员是道德的,因为她用极小的代价保护了生命,也避免了单位可能遭受的更大损失。单位领导的做法是不道德的。
道德是具有环境适配性的意识和行为之和,是自然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面临特定的对象所做出的可以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包括意识语言和行动,换句话说,只要你的做法能够实现当前环境下的社会价值最大化,你就是道德的。
道德之道人道,道德之德乃物德。道德是人与物的恰当结合,这个观点正确与否,请大家指正。银行职员是将人的行为与物的价值进行完美结合的典范,应该肯定。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面,对特定的人特定的物,特定的事,谁跟你规范意识行为合语言行为等,没有人规范,也规范不了。一切全靠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十个人可能有十中不同的做法,但可能都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
道德不是规范,伦理才是规范,法律才是规范。道德就是基于社会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具有环境适配性的行为之和。
我对道德的研究未必是大家认可的,但却是在认真比对若干案例之后得出的一个全新观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汉语中很多字有本义有引申义,道就是如此。道者道路,引申为:方向、言说、法则规律等。道德更多是引申义的阐发。
道德可分为两方面的应用:1、形而上——得道,2、日常生活做人的标准、底线。
1、形而上者谓之道
为了表达人们对世间运行规律的认知,运用了道字,这种规律不是某一事物的规律,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那些掌握了这种规律的人就成为得道者,圣贤、真人、佛陀。她们流传下来广为人知的如老子的道德经、儒家的大学中庸、佛家的众多佛经。简言之,道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她可以运用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但这种大道至为高深,非常人所能及,虽然百姓日用不辍。
2、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虽说形而上的道德高深难至,但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有的人虽未必深信因果,但离了因果,这个世界哪还有秩序可言:上班拿不到工资,杀人得不到惩罚……。故而在人类的长河中形成了种种文化,人的一生都潜移默化地受着影响。通俗地说,每个人都备良知,有向善向好的内心驱使,这是人的善心使然,知道何为对何为错,当人们遵循良心的指引做着助人的善事,我们就称其为有道德的人。违背了善心,做了错事,虽未必受到外在的惩罚,但其内心终其一生必受煎熬。
三文:文字—文化—文明
但现实又是错综复杂的,会有善意的谎言,但只要本着从善心出发,总会得到理解。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
2 关于对案例的理解
Melody:
对于这个案例我是这样理解的:每个人心中的道德评价标准和核心观都是不一样的,看重点和出发点也就不一样。像这位姑娘心中,她的道德观念是生命大于金钱,所以她看重的是第一时间能够保护自己和同事的生命安全,哪怕事后需要自己去承担损失。而单位领导的道德观念是英勇无畏、守护正义,不能随意向犯罪分子低头妥协,从而助长他们的邪恶气焰,所以认为姑娘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彼此的道德观、价值观不统一,从而出现了姑娘不服单位开除她的结果。他们从各自心中的道德观出发,却没能互相理解对方的处境,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才会出现这样的分歧。但因为每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扮演的角色、追求的目标都不一样,所以很难强求一个适用于所有人的统一的道德标准。你、我、他心中的道德,彼此不同,但在社会或者国家大方向的道德观引领下,求同存异、彼此理解,方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这样的领导确实有些过于苛刻,但是我觉得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那如果每个劫匪都成功拿钱跑路,逍遥法外,人民警察也有抓不住的时候,不就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而且作为领导这个身份,要传递的是鼓励员工们守护公家利益的信息。
中和,张,沧浪河汉清,北斗长庚明:
时移世易,时移势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法律规范。
站在当前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下,姑娘的行为是正当的,不应受谴责,受处理的。站在维护企业财产,同违法犯罪行为勇敢斗争理念下,姑娘的行为不妥,但不应被谴责,更不应被开除。站在革命的理念,维护国家利益高度,姑娘做法值得商榷,但也不应被开除。即使在革命高潮的年代,会被开除,到值得商榷。
在生命不被重视的时代,姑娘面临的规定无疑是有道理,有依据的,但在生命被重视的今天,规定是否合理,是否需要与时俱进修订,值得讨论。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故事中的女储蓄员,只能说遇到抢劫害怕(怕死),是人之本能,还扯不到道德上。
王勇:
道德的标准社会有共识的要求,而个人的认知和践行会因人认识层次有很多种结果,我个人认为道德的执行应遵从大多数有道德修养公众的认可、社会认可。
我个人认为姑娘的行为从领导的要求上讲是不能接受和认同的,因其行为领导不能鼓励,其涉及以后的安全管理等方面……那么姑娘的行为很难用道德的认知去评定。
3 关于道德标准
惠质兰心:
实际上,道德问题涉及面很广,有每个人的自身道德问题,行业道德问题,社会道德问题。当我们从事某种行为时,有自己的道德判断,还有社会的道德判断,我们该以什么标准进行判断呢?
当我们评价姑娘的行为时,也涉及到用什么道德标准去评判,是姑娘自己怕死的标准,领导高尚的标准,还是社会公认的标准?
字通显:号苦集灭道:
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是个人的选择,不能用道德标准要求所有人。就职业而言,可用职业标准评判。
标准很重要。用是否安心做标准,可以参考。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第二位的。这就是中国医者的标准:医者仁心。
李艳姣:
舆论导向就是个无形的标准,如果舆论导向宣扬舍生取义,那姑娘受罚貌似就该。但我认为舆论应该抛却那位领导的所谓高尚的道德标准,去引导人们尊重生命,明看力不能及,保护不了什么,为啥非要遵从所谓的道德,付出生命的代价呢?
基于的角度不同,采用的道德标准不同;从银行职员的生命及安全角度去考量,其做法无可厚非;从企业财产的安全角度,领导执意处罚也情有可原;所以,道德标准并不确定;故而需要制度去明确,如果银行的相关制度规定了那个情境下该怎么做,如果做不到得到相应的惩罚,顺理成章;但如果没有明确规定,银行领导对职员行为的处罚就值得商榷了。
问心阁:
舆论不是道德评判标准,但舆论反映民心和民意,可以催化道德为法律开闸,生命优先。所以,舆论可催道德化法律成重典。
民意是风,民心是金,民意不可藐视,民心不可欺。
华德榜论坛,讲出真观点。要讲政治,要顾大局,要有思想,要有争辩,说最基础概念,成最内涵事情。
在道德的判断上应遵循生命优先,战争时期应以正义优先。
王勇:
道德的标准社会有共识的要求,而个人的认知和践行会因人认识层次有很多种结果,我个人认为道德的执行应遵从大多数有道德修养公众的认可、社会认可。
4 关于职业操守与道德
惠质兰心:
特殊的职业应该有特殊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否则,消防员能不能因为怕死不去灭火,战士因为怕死不去上战场,领导可能会高尚一点说你可以不去吗。
王勇:
该姑娘的行为确实是违背了职业道德操守……同时,从法律法规上也应该追究失职的责任。
惠质兰心:
道德和法律有天然的联系,法律是最低层次的道德。既然要从法律上追究其失职的责任,肯定道德评价也不是积极的。
王勇:
肯定的,姑娘的行为从职业道德和保护公共财产的角度讲都很难积极评价……
Nocturne:
职业评判标准是普适的,但道德标准是个人异化的。
惠质兰心:
各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关键是这个职业道德标准范围界定不同罢了。
王勇:
行业职业道德只要利于社会健康发展,一定要遵从,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部分……
李艳姣:
金融机构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的,也会有企业文化案例引导职业道德标准的落地执行,在实际工作中践行职业道德;以上的场景,企业文化案例里一般列举的都是怎么通过智慧,勇斗歹徒,将犯罪分子抓获归案的,不会刻意引导不顾性命去犯险的,当然,也不会鼓励直接交钱避险。好在现在基本都不接触现金啦,支付宝已经把那种抢劫犯淘汰掉啦。
李艳姣:
以德教化,以行扬德,以舆弘德
惠质兰心:
正所谓国家的治理要即要法治又要德治。以榜示人,以德化人,正是华德榜要做的。
Melody:
将中华传统价值理念弘扬,将中华传统道德发扬,引领中华正能量。
5 案例的法律评判
刘慧丽律师:
我是一名律师,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眼中的道德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道德是法律的最高追求,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一些人不知道什么是道德,我想说的是,遵守道德规范,首先,请从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职业规范、行业规范做起。
从案例来看,案例中的姑娘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权、健康权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将单位的财产交给劫匪。姑娘的行为从法律上评价为: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他人一定利益的救险行为。事后姑娘被单位追责,并被要求赔偿单位的损失,甚至被开除。该单位的做法是缺乏法律依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那么本案该单位的财产损失应当由抢劫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对生命的紧急避险是否能够合法化,历来是中外刑法学界共同关注的议题。其中的基本难题是,所保护和所牺牲生命的数量对比是否能够影响对紧急避险的认定,即通过牺牲少数人保全多数人生命的避险行为是否应当阻却违法。还有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而选择牺牲他人的生命,是否构成犯罪。
惠质兰心:
在本案中,有个特定的场景,那就是当时储蓄员面对抢劫者时,保安不在,又打不通求救电话,在这个危难之时,面对生命价值和财产价值的选择,可以适用紧急避险,生命优先。如果没有这个特定情境,仅仅是来个抢劫者,因为害怕,不做任何求救,直接交钱出去,是违背职业道德的。
由此看,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一定要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道德是法律的最高追求,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们不仅要做到不违法,还要争取做到合乎道德。法律不能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社会关系还要道德去调整。只要人人讲道德,社会必将美好。
注:文中图片为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先生在论坛上即兴书写的内容,表达了其对本期论坛的观点。
华德榜简介:“华德榜(HUADEBANG)”,学术上叫“自然人品牌价值榜(NPBVL)”,是将每一位自然人作为一个品牌并对其品牌价值进行测评形成的人榜。因其由中国人创办,依据中国文化,采用中国标准,又被称为“中国榜”。
华德榜将自然人作为品牌,自然人姓名为品牌名,以中国文化为依据建立自然人品牌价值测评之中国标准,然后利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建立自然人品牌价值测评体系,对全世界符合条件的自然人进行品牌价值测评,并对测评结果依序排名而形成的价值榜单。